5月11日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
召開
《自然資源部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
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意見》政策解讀
新聞發布會
本次新聞會都有哪些看點?
發布了哪些重要信息?
一起看過來
多條“重磅”政策明確支持寧夏先行區建設
5月11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意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支持意見》根據我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際情況,明確12個方面的37條具體政策。
《支持意見》明確,我區可以按照實事求是、應劃盡劃、不預設比例指標的原則,評估調整生態保護紅線與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對水資源嚴重不足、難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優先納入退耕范圍。
對重要戰略節點、重點功能區周邊“留白”,為長遠發展預留空間。支持探索國土空間不同用途轉換規則,為我區以“一河三山”生態坐標構建“一帶三區”總體布局,整體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供政策空間。
明確各類灘區綜合治理的政策邊界,允許探索黃河灘區國土空間用途差別化管制規則,有利于我區整體推進黃河干支流生態保護治理。支持“三山”列入國家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創建國家公園,部區共建黃河上游風沙區寧夏修復站。賦予社會投資主體自然資源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農用地經營權、整治土地優先使用權、建設用地指標專屬占用權,以權能與效益的轉換,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治理積極性,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支持意見》同時緊扣國家政策規定,提出支持調整優化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局,創新葡萄酒小鎮規模化建設用地審批機制,建立葡萄酒產業相關不動產權利、酒莊產權抵質押資產處置機制。允許葡萄酒、枸杞、奶產業等重點產業發展與荒漠化生態恢復、荒山戈壁和采礦廢棄地改造相結合,打造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良性互動的示范樣板。
允許我區創新生態移民遷出區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政策,支持探索賀蘭山采礦退出區域建設用地空間置換、指標交易路徑,支持因地制宜推進工礦廢棄地治理,整理騰出的建設用地可作為節余指標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管理,復墾出的耕地節余指標,申請國家統籌補充耕地指標交易。
此外,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混合用地空間拓展、城鎮濕地和綠地“只征不轉”或“不征不轉”、重點建設項目用地靈活審批等國家尚處于探索階段的領域,《支持意見》允許寧夏先行先試。在國有農用地確權登記頒證、市場化盤活利用低效土地等國家尚未明確政策規定的方面,也支持我區改革創新,給予更多探索空間。
調劑使用、預告登記轉讓……寧夏盤活存量低效土地有實招!
著眼先行區建設和土地權改革,《支持意見》將從多個方面對我區盤活存量低效土地、拓展鄉村振興資金渠道予以支持。
在盤活存量低效土地方面,《支持意見》允許我區采用調劑使用方式處置批而未供土地、分割轉讓土地使用權,有效解決企業用“舊地”的成本遠大于用“新地”成本的問題,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和市場化水平。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允許改變權利性質和土地用途、補交土地出讓價款后,運用市場化配置方式,由單一主體或聯合開發體自行開發。
針對投資總額達不到25%而不得轉讓等法律規定,鼓勵通過預告登記實現轉讓,提高閑置土地處置靈活性、積極性,降低企業成本。堅持“一企一策、一地一策”,聯合稅務部門制定差別化稅收政策,確保企業存量低效土地能“轉”得出、“盤”得活,企業成本能“降”得下,讓價值“升”起來。
在拓展鄉村振興資金渠道方面,《支持意見》把黃河灘區、荒漠化土地、荒山戈壁、采礦廢棄地納入整治范圍,支持我區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鼓勵我區探索賀蘭山采礦退出區域建設用地空間置換、指標交易的路徑,創新生態移民遷出區存量建設用地盤活政策。
在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我區通過整治荒地、閑地、廢地,騰出的建設用地可作為節余指標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交易,復墾出的耕地可申請國家跨省域統籌交易。
“3政策+2突破”支持寧夏重大工程和重點產業發展
《支持意見》直擊我區產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短板”,“量體裁衣”定制3條政策措施,并支持我區重大工程項目用地審批方面在兩個方面實現重點突破。
在重點產業發展方面,由國家和自治區層面對葡萄酒特色小鎮、綜合示范區、文旅融合區等用地,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和用地審批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全力保障。
支持我區建立葡萄酒產業相關不動產權利、酒莊產權抵押質押資產處置機制,依法保障企業用地權益。《支持意見》還將指導我區有力推進賀蘭山、羅山生態保護修復與葡萄酒產業發展布局緊密銜接,推廣源石酒莊等發展模式,鼓勵葡萄酒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在重大工程項目用地審批方面,支持我區突破現有審批體制,在“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基礎上,深化用地用礦用林審批制度改革,優化農用地轉用、占用林地審核、規劃許可辦理流程。
《支持意見》還突破現有審批方式,為重大基礎設施尤其是線性工程項目用地開辟“快速通道”,建設項目可以按照項目建設計劃、建設進度分期立項、分期批地,公路、鐵路項目可以分市報批。
誰修復誰受益!寧夏9條指導意見吸引社會資本加強生態保護修復
《支持意見》明確9條指導和創新意見,賦予我區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權能,支持吸引社會資本加強生態保護修復。
在探索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投入機制方面,《支持意見》賦予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社會投資主體,可依法取得一定修復面積的自然資源使用權。
針對修復后的國有建設用地、新增集體建設用地和農用地、以及將自身存量建設用地修復為農用地的,賦予社會修復主體優先使用權、經營權和建設用地指標專屬占用權。支持我區因地制宜推進工礦廢棄地治理,整理騰出的建設用地指標納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管理,復墾出的耕地指標可申請跨省域國家統籌補充耕地。
在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方面,《支持意見》強調遵循自然規律,按照科學治理次序,依據我區自然稟賦實際,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加強地下水保護、合理利用和監測,防治荒漠化和鹽漬化。
●從國家規劃層面支持“三山”生態保護修復,為我區構建“一河三山”生態安全格局提供支撐。
●支持創建賀蘭山、六盤山、羅山國家公園。指導我區創建黃河上游風沙區寧夏修復站,合作探索生態保護修復共建機制。
●支持調整優化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局,填補保護區北部因歷史原因形成的四個“天窗”,維護保護區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生態廊道的連通性,鞏固提升賀蘭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成效。
(寧夏日報記者 張唯/文 姜盼/圖)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矩陣
原標題:《干貨滿滿!自然資源部出臺重磅《意見》支持寧夏先行區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