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記者從和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了解到,該縣《長江西岸(和縣段)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總體規劃》出爐,這是該縣首個專為長江大保護編制的規劃。
據了解,馬鞍山長江西岸和縣段北起駟馬新河口,南至太陽河口,全長約23公里。規劃圍繞“全面打造長江生態保護示范區,繪就藍綠交織、人城相融的濱江新畫卷”的定位,確定“生態修復、文化傳承、綠色發展”三位一體的規劃思路,運用科學系統的規劃理念,著力構建藍綠交融、水清岸綠、自然生態的生態景觀廊道;打造涵養文脈、活力多樣、特色鮮明的鄉土文脈走廊;建設綠色互生、和諧共融、聯系發展的綠色發展示范帶。
按照規劃,和縣將構建“一脈、兩核、四區、多點”的空間結構,“一脈”是貫穿長江西岸的沿江生態廊道;“兩核”中,一核是生態修復示范核心,以金固碼頭片區的生態整治為主要任務,作為和縣沿江生態修復的“白菜心”,另一核是生態景觀核心,以打造得勝河口的生態客廳,對接城市發展為主要任務;“四區”即以生態修復、自然保護為定位的生態修復區,以自在田園、暢游菜鄉為定位的田園風情區,以活力包容、生態地標為定位的城市視窗區,以智慧耕作、現代詩意為定位的智慧農業區;“多點”即依托和縣地域文化與場地現狀生態特征而打造的沿江十大生態文化景致。
堅持生態為先、自然修復,因地制宜、適地適樹,重點突出、特色分明,最小干預、效益兼顧,造改結合、按需配置,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六大原則,和縣將著眼整體生態格局,科學謀劃,不僅局限于長江岸線生態保護,更是著眼于城市整體景觀生態規劃體系構建,通過源頭—過程—終端整體協同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手段,加強西部山區雨洪管控與合理調蓄,啟動城鄉河湖網絡的綜合治理工程,增強河流廊道的生態輻射功能,建立貫通、系統的沿江生態廊道與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沿江區域的生態物種多樣性,推動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
|
|